历代书法秦汉书法衡方碑全称《汉卫尉卿衡府君碑》。东汉建宁元年(168年)九月立,隶书。20行,行36字。藏山东泰安岱庙。碑阴存题名二列,字甚漫漶。碑额阳文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二行十字,二行之间有竖格线。碑原在山东汉上县西南十五里郭家楼前,清雍正八年汶水泛滥,碑陷卧,后重立。碑主人衡方,字兴祖。官至京兆尹、兵步校尉,有政绩。门生故吏朱登等乃镌石以颂其功德。碑文末行有两行小字: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。翁方纲氏以为朱登是书碑人。此碑自宋欧阳修以来,迭经著录,为著名汉碑之一。碑字结体宽博,笔画肥厚古拙,方圆兼备,风致高雅,体势雄伟。在章法布白上,行密格满,与《史晨》、《曹全》相异趣。碑额阳文隶书,尤有气魄,结体严整,笔画圆劲,看似平正而神采飞动。清翁方纲称:是碑书体宽绰,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,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。盖其书势在《景君》、《郑固》二碑间也。(《两汉金石记》)清姚华《弗堂类稿》跋此碑云:《景君》高古,惟势甚严整,不若《衡方》之变化于平正,从严整中出险峻。何绍基称其方古中有倔强气。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。杨守敬说《衡方碑》古健丰腴,北齐人书多从此出。从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亦可窥见其流风所及。清代中后期,提倡汉隶和北碑,书风大变,著名书法家伊秉綬学《衡方》,深得其神髓。